你拿一個塑膠袋,就可能是動物的傷害……
大海正在窒息!全球海漂塑膠垃圾80%來自亞洲

日前在泰國(Thailand)南部,一隻鯨魚的死亡引發了全國哀悼了痛苦,牠死亡時,體內被發現至少誤食了超過85個塑膠袋垃圾;而瀕臨絕種的江豚、短吻海豚,也多次在泰國發現吃進塑膠的狀況。
英國(UK)潛水員在印尼(Indonesia)度假勝地峇里島,拍攝一段漂浮大量海底垃圾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,畫面中甚至有魚被困在塑膠袋中掙扎;而在印度(India)孟買,死亡的鯨魚被海浪拍打上岸,伴隨屍體而來的,是堆滿沙灘的塑料。
回到台灣,今年在高雄,有三隻虎鯨在港內迷航,在引導救援後不幸死亡,更令人心痛的,是在解剖研判死因之時,研究團隊在其中一隻最瘦小的母虎鯨胃內,發現了高達18個塑膠袋充斥其中,小小的胃內卻被完全無法消化的塑膠填滿,人類不斷製造垃圾產生的後果,就是無辜的動物悲憤且無奈的犧牲。
全球80%的大海塑膠垃圾來自亞

這些接二連三迸發的事件,引發了塑膠垃圾對全球環境災難的震怒,《nikkei》報導,在世界上所有的塑膠垃圾中,共有超過80%的來源產生於亞洲,但在這些國家,卻對海洋的保護與努力十分有限。
在一份2017年的報告中,海洋保護協會(Ocean Conservancy)調查發現,印尼、中國(China)、菲律賓(Philippines)、泰國和越南(Vietnam)製造的海洋垃圾,遠比世界上其它地區產生的垃圾來得多上好幾倍。
《科學》(Science)雜誌也在一份調查報告中,將斯里蘭卡(Sri Lanka)和馬來西亞(Malaysia)列為全球最嚴重的塑膠汙染國;國際自然保護聯盟(IUCN)更強調,「世界上超過1/4的海洋塑膠廢棄物,可能只來自10條河流,而這其中有8條在亞洲。」
東南亞國家經濟飛馳 但處理塑膠垃圾能力有限

研究專家表示,每年有800萬至1300萬噸塑膠垃圾被倒入全球海洋環境,聯合國(UN)更發現,東南亞已經出現了世界上最快的經濟成長率,但相對的塑料也不斷增長,消費能耐已遠超過廢棄物管理所能承擔的上限。
這些塑膠垃圾,大部分是寶特瓶、塑膠袋、吸管、飲料罐、牙刷等──垃圾由當地政府處理,但在未開發國家,它們相對在處理垃圾的資金十分不足,對於如何正確回收的概念也缺乏,甚至,垃圾掩埋場也沒有系統化的管理。